低血壓
低血壓是體循環動脈壓低于正常的總稱,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。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,診斷目前尚無統一標準,一般認為測得成人肱動脈血壓低于90/60mmHg(12.0/0.8kPa)時,可稱為低血壓。原發性低血壓病主要表現為疲乏、無力、頭痛、頭暈、前區隱痛、不適、精神萎靡不振、記憶力減退、睡眠障礙和失眠等。繼發于其他嚴重疾病的急性低血壓,如心肌梗塞、中風、腹瀉、大出血、劇烈疼痛或過度失水等疾病的低血壓,甚至可出現昏厥或休克,病情復雜急劇,需送醫院診治。
1.低血壓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于正常的狀態,根據其產生的機理不同,原因大致上可分為下面幾類:
1、生理性低血壓
生理性低血壓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,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,但無任何自覺癥狀,經長期隨訪,除血壓偏低外,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,身體沒有其它任何的癥狀,身體器官也無缺血或是缺氧的情況,更不會對身體有身體影響。這一類患者低血壓的原因多是因為身體體質虛弱,常見于年輕,體質瘦弱的女性。對于生理性低血壓的原因導致的身體狀況,最好是能夠通過飲食、運動的方法來治療。
2、病理性低血壓
病理性低血壓除血壓降低外,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。病理性低血壓可以分為兩類,即原發性低血壓和繼發性低血壓。
(1)原發性低血壓
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。
(2)繼發性低血壓病
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,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,以致出現虛脫和休克的征象,稱為急性低血壓。如大出血、急性心肌梗死、嚴重創傷、感染、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,而大多數情況下,低血壓為緩慢發生,可逐漸加重,如繼發于嚴重的肺結核、惡性腫瘤、營養不良、惡病質等所致低血壓。
2.低血壓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低血壓對腦組織和心臟影響最大,患者多并發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疾病。當腦供血不足時,低血壓患者可出現頭暈、黑矇、眩暈,甚至暈厥,常在突然改變體位時發生,嚴重者可出現腦梗塞,導致失語、偏癱等疾病。血壓偏低影響冠狀動脈供血時,可出現胸悶、心悸等癥狀,嚴重者并發心絞痛、心律失常。低血壓者還可并發血糖降低、性功能衰退等并發癥。
3.低血壓有哪些典型癥狀
健康人群中,部分低血壓患者雖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,但無任何自覺癥狀,經長期隨訪,除血壓偏低外,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,也不影響壽命。也有部分低血壓患者可以出現組織器官供血不足的癥狀:
1、疲乏、無力
尤其是早上,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、四肢酸軟無力,經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轉,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,這種倦怠感與患者實際工作或活動所消耗的體力不相稱,即這種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勞過度所致。這種疲乏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過多的肌肉收縮不協調,而不恰當地消耗肌力所致。
2、頭痛、頭暈
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,頭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訴,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后較為明顯,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,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,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。頭暈輕重不一,輕者兩眼發黑、眩暈;重者可以失神,甚至暈厥倒地,常在突然改變體位,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。此外,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。頭痛和頭暈可能與血壓低致腦灌注不足有關。
3、心前區隱痛或不適
低血壓病患者心前區隱痛、不適,不僅可在體力勞動或緊張腦力勞動時發作,在安靜時也可發作,甚至引起心絞痛樣發作,尤其多見于40 歲以上患者,這種情況不僅見于低血壓病并冠心病的患者,也可能由于血壓過低本身導致冠脈供血不足,引起心肌缺氧、缺血而產生上述癥狀。
4、神經功能障礙
可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、記憶力減退、睡眠障礙和失眠等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表現為多汗、皮膚蒼白或輕度發紺,渾身忽冷忽熱,時有蟻爬感,手腳麻木等。
5、內分泌功能減退的現象
主要表現為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一類物質不足,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。
6、其他
可表現為食欲不振、腹部不適、消化不良,以及血紅細胞增多、白細胞減少、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。
4.低血壓應該如何預防
部分低血壓患者為生理性低血壓,常有家族遺傳傾向,這類患者的無癥狀性低血壓不需要特殊處理,可以通過適當參加體力活動來增強體質,提高對血壓變化的調節能力,也可服補益氣血的中藥。
繼發性低血壓者應注意預防低血壓誘因。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,均衡的飲食,培養開朗的個性,及足夠的睡眠。所以低血壓的患者,應過規律的生活。低血壓患者入浴時,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暈倒,泡溫泉也盡量縮短時間。對血管擴張劑,鎮靜降壓藥等慎用。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癥狀,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,加強營養多食易消化蛋白食物如:雞蛋魚乳酪牛奶等,多喝湯多飲水增加鹽份攝入。
直立性低血壓者可以穿彈性襪。夜間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宜活動四肢,活動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,動作不宜過猛,以預防短暫性大腦缺血。也可以在站立之前,先閉合雙眼,頸前屈到最大限度,而后慢慢站立起來,持續約10~15秒鐘后再走動,即可達到預防直立性低血壓的目的。
5.低血壓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原發性低血壓病的診斷主要根據動脈血壓測值達低血壓標準,考慮為繼發性低血壓的患者應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。相關輔助檢查包括:
1、心電圖檢查
有無心率和心律的變化,有無ST-T 的改變,有無病理性Q 波。
2、超聲心動圖及外周血管多普勒超聲檢查
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源性低血壓的診斷。
3、心導管檢查及血管造影
可明確外周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。
4、胸部X線檢查
通過透視胸片檢查,觀察有無腫塊壓迫外周大血管。
5、脊髓造影
了解有無脊髓空洞等脊髓病變。
6、化驗室檢查
對懷疑由內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壓,應做相應的內分泌功能及激素檢測。血常規化驗如有紅、白細胞的改變亦有助于診斷。
6.低血壓病人的飲食宜忌
低血壓患者宜葷素兼吃,合理搭配膳食,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,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。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,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癥,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、鐵、銅、葉酸、維生素B12、維生素C等“造血原料”的食物,諸如豬肝、蛋黃、瘦肉、牛奶、魚蝦、貝類、大豆、豆腐、紅糖及新鮮蔬菜、水果。糾正貧血,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,改善大腦的供血量,提高血壓和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癥狀。蓮子、桂圓、大棗、桑椹等果品,具有養心益血、健脾補腦之力,可常食用。伴有食少納差者,宜適當食用能刺激食欲的食物和調味品,如姜、蔥、醋、醬、糖、胡椒、辣椒、啤酒、葡萄酒等。宜選擇適當的高鈉、高膽固醇飲食。氯化鈉(即食鹽)每日需攝足12-15克。含膽固醇多的腦、肝、蛋、奶油、魚卵、豬骨等食品,適量常吃,有利于提高血膽固醇濃度增加動脈緊張度,使血壓上升。
7.西醫治療低血壓的常規方法
生理性低血壓狀態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,但應定期隨訪。因為某些所謂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在一定情況下,可能轉變為低血壓病,也可能原屬病理性低血壓病,只是早期未能發現有關病理改變而誤認為是生理性低血壓狀態。密切觀察病情可防止漏診病理性低血壓病。
繼發性低血壓患者應針對病因治療,在解除誘因后血壓會逐漸恢復正常。原發性低血壓病的治療包括以下幾點:
1、飲食營養方面應給予高營養、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:適當補充維生素C、維生素B 族和煙酰胺(維生素PP)等。適當飲用咖啡、可可和濃茶,有助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,改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,有利于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癥狀。此外,飲用蜂蜜或蜂王漿也有裨益。
2、適當參加運動和醫療體育:如醫療體操、保健操、太極拳、氣功、按摩以及理療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,提升血壓。
3、對于上述治療無效且臨床癥狀嚴重者,可酌用小劑量激素治療,根據治療反應逐漸增加劑量,本藥具有水鈉潴留作用,通過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壓。必要時可輔以咖啡因、麻黃堿和鹽酸士的寧肌內注射。此外,根據臨床癥狀可予以對癥治療。